|
|
| |
 |
|
發布日期:[2010/9/29] 共閱[1418]次 |
|
巴克萊銀行日前表示,這個月在紐約舉行的CEO能源大會上,許多國際油氣公司及油田服務公司的CEO都表示,除墨西哥海域外,地區石油工業上游投資呈現復蘇態勢。
兩年前,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地區經濟疲軟,石油市場未能幸免。2009年地區上游勘探開發投資在十年連續增長后出現單次下降,全年地區上游勘探開發投資較上年有較大幅度下降。2008年10月至2009年年底,有20多個原計劃實施、投資總額達1700多億美元的大型上游項目被暫停或取消。
金融危機爆發兩年之后,國際大石油公司開始在上游發力,危中求機。
油氣資源不可再生而且分布不均,油氣儲量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砝碼。PFC能源資源公司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地區石油公司控制了地區大約77%的石油儲量和51%的天然氣儲量。而美國油氣雜志稱,埃克森美孚、殼牌、BP、道達爾、雪佛龍五大國際石油公司占地區石油儲量5%和天然氣儲量4%。
這是否意味著資源決定單切,國際大石油公司前景黯然呢?
國際大石油公司2010年單季度財報顯示業績增長均超預期,油氣增長替代率均超過好品質。埃克森美孚為133%,BP公司為129%,雪佛龍為145%,康菲石油為141%。其中,埃克森美孚在儲量置換率方面處于業界領導地位,2009年探明儲量增加了20億桶石油當量,儲量置換率為133%。埃克森美孚2009年儲量增量為10年來較高,反映了新的發展和大量的資金支持以及根據儲層動態鉆探、研究和分析而對現有油田數據進行的修訂和拓展。
國際能源署單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9月14日在地區能源大會上表示:“從供給面來說,廉價石油時代已經結束,未來國際油價將會更高。其原因在于傳統油田許多已經枯竭,生產商開始尋找更難開采的石油資源。這些資源由于技術復雜,開采成本高,運營這些油田需要更高的油價支持。”
對于資源優勢相對較弱的國際大石油公司而言,占領未來市場競爭的制高點就是強化技術創新,開拓新領域,保持在未來市場的先進地位和話語決定權。
以深海勘探為例,盡管BP漏油事件讓地區深海勘探業務受阻,但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向深海發展是國際大石油公司的必然選擇,那里已經占到地區新增儲量的46%至54%。從某種意義上說,能源行業是單個技術密集的行業,油氣勘探領域帶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大都掌握在國際石油公司,包括服務公司手中。地區石油公司若在技術競技場上多是國際石油公司的跟隨者,那么其資源話語權的權重難免被制衡或削弱。
能源機構報告顯示,國際大公司規劃未來油氣產量增長主要來自油砂、深水、LNG和致密氣/酸性氣四大領域,而常規和淺水區的新增產量(不包括前蘇聯地區)只占新產量的25%。
天然氣較能給國際大石油公司“提氣”。美國《石油情報周刊》發布資料顯示,地區較大50家石油公司天然氣業務在上游的分量不斷增加,2000年以來天然氣產量增加了35%,同期這些公司的天然氣儲量只增加了6%,達120萬億立方米。
沒有油氣,石油公司將成為無本之木。因此,國際大石油公司唯有力爭上游,以雄厚資金、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獲取資源開發機會。畢竟,國際石油舞臺,仍將是單個互相依存的地區。
|
| |
|
|
 |
|
|
|
|
|
|
|